“中国邻邦抵得上一片海洋”:此次峰会透露的陆权新逻辑,值得深思
上合峰会正在天津召开,与会国中近半数为内陆国家。正如哈萨克斯坦方所感慨的,“虽然我们不靠海,但有中国这样的邻邦,抵得上一片海洋。” 贸易便利化、物流走廊与数字转型是本次峰会的重要议题,尤其强调数字经济正与能源、交通并列的“第三大支柱”,有望重塑区域发展与地缘政
上合峰会正在天津召开,与会国中近半数为内陆国家。正如哈萨克斯坦方所感慨的,“虽然我们不靠海,但有中国这样的邻邦,抵得上一片海洋。” 贸易便利化、物流走廊与数字转型是本次峰会的重要议题,尤其强调数字经济正与能源、交通并列的“第三大支柱”,有望重塑区域发展与地缘政
一种是海权和陆权直接对抗,典型例子即冷战,美国联合西欧、日韩等亚欧大陆边缘地带国家(后期也包括中国)共同对抗陆权霸主苏联。
一瞬间,华盛顿、莫斯科、北京三地的战略分析室骤然亮起了警示灯——是什么让这位向来以"美国优先"著称的前总统,将两个被美国长期视为主要战略竞争对手的国家,放在了同一架天平上?
连续三年,GDP增速霸榜全国,2023年、2024年、到2025年上半年,冠军宝座无人可以撼动。
尤其是克里米亚危机爆发后,美国开始对中俄的重点遏制,导致俄美、中美关系先后恶化。其结果,中俄逐渐走向战略协同。
2022年2月24日,俄罗斯对乌克兰开战,这事儿全世界都震了震。东欧的格局被打得稀碎,全球的地缘政治也跟着翻了天。早在一个世纪前,英国地理学家哈尔福德·约翰·麦金德就抛出了“心脏地带”理论,说控制东欧就能扼住世界岛的咽喉。可这场俄乌战争咋一看像是反着来了——俄
在人类进入跨星际生存之前,陆权(半陆权半海权)帝国,在全球争霸战争永远不是海权帝国的对手。
在我刚刚进入国际政治这个领域时,跟所有人一样,都曾经被布热津斯基在《大棋局》里写的“中俄伊大三角”,所深深迷惑过。
曾经,有许多人将中国近代以来落后于西方的种种原因,都归结于中国是大陆文明,而西方是海洋文明,海洋文明比大陆文明更加先进,所以中国不如西方。这样的说法,到现在还是很有市场,但本质上是仍然是崇洋媚外的那一套,只是披了一个高大上的“文明”皮。
2024年,深圳盐田港的集装箱吞吐量同比增长近7%,创下历史新高。而在3000公里外的成都天府三街,程序员们调试着国产AI大模型的代码,隔壁的火锅店老板正数着五一假期的现金流——这两个场景的撕裂感,正是中国城市格局剧变的缩影。
最近临近玉米收割,可前两天突然刮起大风,部分玉米被吹倒,无法使用机器收割。
2014 年克里米亚事件爆发,西方立刻挥舞起制裁大棒。当时,俄罗斯富豪的豪华游艇还悠然地停靠在摩纳哥,可国内的超市货架却瞬间空了三分之一。莫斯科大学的教授在课堂上无奈叹息:“咱们能制造出威力巨大的萨尔马特导弹,却生产不出一台质量过硬的洗衣机。”
今天这篇万字文章,我们就从地缘和地理的视角,去了解这个世界已经发生和正在发生的事,比如俄罗斯为什么不能容忍乌克兰加入北约、苏俄当年疯狂扩张的动力是什么、德国为什么发动二战、冷战期间中国为什么会被两头拉拢等等。